冰雪旅游駛向體驗藍海
隨著北方多地進入冰雪季,冰雪旅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。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三省近期相繼公布冰雪季發展目標,致力于將“冷資源”轉化為“熱經濟”?;仡櫲ツ?,部分城市憑借精準營銷與情感共鳴成功“出圈”,成為現象級網紅目的地。而今,大眾對冰雪旅游的熱情正從追求新奇轉為理性選擇,如何推動冰雪旅游從“現象級爆紅”邁向“可持續長紅”,成為所有冰雪城市的重要課題。
今年冰雪旅游呈現出玩法升級、體驗多元的新趨勢。例如,哈爾濱對冬季旅游產品進行了系統性升級:冰雪大世界以科技賦能打造沉浸式場景,太陽島雪博會聚焦生態與藝術融合,松花江冰雪嘉年華則強化互動體驗。三大景區共同構建起層次豐富、業態多元的冰雪消費矩陣。長白山也突破單一滑雪模式,推出溫泉體驗、雪原馴鹿等特色項目,延伸了冰雪產業鏈條。新疆阿勒泰則憑借“人類滑雪起源地”的文化底蘊,將毛皮滑雪、冰雪攝影等獨特體驗融入產品設計,為游客提供更具異域風情和人文深度的冰雪之旅。
交通網絡的完善為冰雪旅游注入了新動能。除了跨省長途旅行,高鐵網絡的持續加密讓短途冰雪游成為現實。美團旅行數據顯示,今冬冰雪游航線與高鐵出行呈現雙升溫態勢。特別是沈陽—白山高鐵的開通,構建起覆蓋北京、沈陽等城市的4.5小時交通圈,擴大了冰雪旅游客源輻射范圍。長途與短途市場的有效銜接與互補,既做大了冰雪旅游的“蛋糕”,也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,形成了“多點開花、全域發展”的良好格局。
當冰雪旅游市場從爆發期步入平穩發展的新階段,競爭的核心已從“有雪無雪”的資源稟賦,轉向“誰更懂游客”的體驗較量。冰雪旅游能否“長紅”,不再僅僅依賴先天優勢,更取決于后天鍛造的獨特體驗、文化深度與產業韌性。
文化內涵是冰雪旅游的靈魂所在。東北的豪爽熱情、西北的雄渾壯美、中原的厚重歷史,這些獨特的地域文化正是塑造冰雪旅游特色的關鍵要素。將民俗傳統、工藝美術等文化基因融入冰雪體驗,能讓游客在欣賞冰雪奇觀的同時,深度感受人文魅力。這種基于文化認同的情感連接,正是打破同質化競爭的重要突破口。
冰雪旅游的競爭,歸根結底是體驗感的競爭。要持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,完善交通網絡,提升住宿、餐飲等配套服務水平。只有當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尊重與關懷,流量才能轉化為口碑和持久發展的動力。
冰雪旅游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各地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特質的發展路徑。既要持續建設硬件設施,更要注重軟實力提升;既要追求規模效應,更要專注品質升級。唯有如此,才能讓冰雪經濟真正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,讓冰雪“流量”持續轉化為發展“增量”。
- 下一篇:遼寧兩地入選!最高補助4億元
